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康复中心 > 养生专辑 > 中医养生
编号:72088
进补的科学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0年12月28日 医药纵横
     日子好过了,要吃些营养补品,这是很自然的事。但是,进补是一门科学,不可乱来,否则既花了钱,又伤了身。

    进补者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脾胃功能。李东垣说:“善治脾胃者,能调五脏。”中医理论认为,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主持机体消化吸收功能。若脾胃失健,运化失司,即使服用补药,也不能强身健体。故凡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者,首先要服用健脾胃药物,以促进和改善其消化吸收功能,然后再考虑服用滋补强身的药物。特别是老年人,因消化吸收功能较差,进补特别需要考虑这一点。凡脾胃功能太差者,暂不宜进补,等适当调理好后再作考虑。即使进补,也宜小剂量,切忌蛮补、呆补和大补。

    中医认为,服药时间和方法大有讲究。一般滋补性药物,宜在饭前空腹时服用,以利吸收。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,宜在饭后服用。安神药及壮骨药宜在临睡前服用。在进补期间,要适当忌口。如服人参或西洋参,忌食萝卜及浓茶。阴虚阳亢内热,忌食辛辣助火食品;肥胖痰多者,忌肥腻油性食物;疮疡及皮肤病人,忌鱼虾腥味;阳虚畏寒者,不能吃柿子、生梨等性寒水果。

    体虚病人在补虚时,不能忘记祛邪。如正气虚弱系由病邪所致,邪不去则正不安,故此时必须以祛邪为先,使邪去而正自复,此乃祛邪方能扶正之理,不能单纯进补而不祛邪。从现代医学来讲,如有感染的体虚病人,如光补虚而不抗感染,病人无法康复。先须抗感染去病因,然后才能补虚,以强其身。

    掌握适应证十分重要,进补必须因人而异。现在补药品种繁多,乱行进补,不仅不能强身健体,反而伤身害体,有的甚至可出现鼻腔出血、血压升高甚至晕厥等不良后果。为此,进补前最好请老中医作一检查,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,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最佳补药。

    俗话说得好,药补不如食补。有些大病初愈者,体质极其虚弱,此时不宜药补,可先行食疗进补,使体质慢慢康复,然后再适当采用药补。必须指出,进补尚需和其他综合性养生措施相配合,方能有较好的效果,如心理调节、情志调养、功能锻炼、适当运动、推拿、气功、针灸等等。一个人心情不舒畅,整日抑郁寡欢,进补也很难奏效。

    季节性考虑也是进补之道。一般认为,进补的最佳时机是在冬季。因为冬至之时,阴气开始消退,阳气逐渐回升,一些宜温忌冷的病证,将会逐渐缓解,同时闭藏中蕴含着生机,乘此时进补,易发挥效力,实为虚弱病证调养的最佳时机,可补一些人参或阿胶之类。夏令酷热多雨,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造成疰夏中暑,很难进补,以消暑调理为主。春、秋可考虑食疗调养,如春季可服些大枣,秋季可服些芝麻、蜂蜜、乳品及苹果、龙眼、葡萄等水果。, 百拇医药(应文辉)